1937年,卢沟桥的枪声配资资讯网,撕开了和平的假象,上海“八一三”的硝烟未散,南京便在寒冬中沦陷。三十万同胞的鲜血,染红了秦淮河,也染红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。而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。日寇的铁蹄踏进淮南大地后,这片土地接连遭劫。
老三界的六条街三千多间民房被日寇烧毁,火海烈焰中哀嚎声一片,上万人流离失所。
明光镇的村民被日寇用绳子捆成串,拖到空旷的场地。机枪声响起,子弹无情地穿透肉体,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下。可日寇还不罢休,用刺刀在尸体上肆意乱戳。两天,四百多条生命消逝,土地浸透了鲜血,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气味。
盱眙县城,乌云压城,日寇开始了惨绝人寰的“盱城三日”大屠杀。妇女的哭喊声、婴儿的啼哭声,在刺刀的寒光下戛然而止。尸横遍地,血流成渠,十条大街被烧成灰烬,曾经的繁华,化作一片焦土。
面对这样的暴行,谁能忍?谁又肯忍?爱国志士和地方民团奋起反抗。他们明知力量悬殊,却依然握紧手中的武器,只为守护家园。虽因敌强我弱,抗争以悲壮告终。但他们的勇气,像一粒火种,点燃了更多人心中的抗日烈焰。
展开剩余57%曹恩民近照
1938年春,新四军五支队在罗炳辉司令的带领下,挺进津浦路东,开辟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。这消息,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,照亮了人们绝望的眼眸。我的父亲、叔叔、大哥,还有无数乡亲和热血青年,纷纷加入新四军和地方抗日队伍。我在第二年底,也毅然踏上了抗日之路。
1939年冬,日军对淮南根据地发动疯狂扫荡。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四支队司令徐海东率部迎敌,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,粉碎了敌人的进攻。
在盱嘉地区,敌我力量悬殊的拉锯战从未停歇。我们曾夜袭西线津里镇日军据点。镇上有日本中队和伪警五六百人,而我们只有一个营加上区小队四百余人。但我们毫不畏惧,趁着夜色,兵分两路。一路潜入镇中心,如暗夜中的猎豹,悄无声息地接近敌人;另一路攻打炮楼,吸引火力。枪声响起,火光冲天,短暂的交锋,我们打死敌人200多个,俘虏近200人,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。
数年后,抗战进入反攻阶段。我们重返曾被日寇血洗的盱眙城,在夜色中与敌人殊死搏斗。侦察连和基干民兵先潜入城内,当外围攻城战打响,城内也传来激烈枪声。我们借着夜色,奋勇冲进城里,最终一举拿下盱眙城。当胜利的号角响起,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——为那些逝去的同胞,也为这片土地上永不熄灭的抗战之火。
在党的领导下,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华中抗战时期的重要堡垒。新四军二师与淮南人民并肩作战,发动群众、巩固政权,在大小数千次战斗中,歼灭日伪军数万之众。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,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战歌。
如今,我已年近百岁。那些在战火中牺牲的战友,他们的面容时常在我梦中浮现。我写下诗句“居安不忘隐忧患,普唱战歌显国豪”献给这场伟大的胜利,也献给那些永远沉睡在淮南土地上的英魂。
我愿将这段历史,将党的优良传统,一字一句地讲给后辈听,让他们知道配资资讯网,今日的和平,来之不易。
发布于:上海市申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